家庭教育智慧:审问凳子
■徐永晨
孩子入园一个月后,有一天,我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说孩子磕到凳子上,现在在医院处理。于是,我急急忙忙地跑到了镇医院,看到儿子的额头上起了很大一个包,还渗着血。当时,非常心疼。刚想发脾气,李园长、园委会张主任、幼儿园赵老师跑过来一个劲儿地道歉,看到这里,我的气儿消了一大半。
后来,医院给孩子做了检查、打针、包扎等,看到儿子的问题不大,我们便领孩子回家观察治疗了。李园长不但给孩子买了一些水果,还打车送我们到家。路上,我了解到孩子因为玩耍时不小心摔倒,碰到了室内的凳子。
得知事情真相后,我很庆幸没和园长发脾气,同时也理解了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不容易。但孩子毕竟受到了惊吓,需要心理疏导与安慰,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这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读的包公《审石头》的小人儿书,何不来一次“审凳子”呢?
待孩子情绪稳定后,我说:“儿子,我们做个游戏呗?”儿子一听说做游戏,心里乐开了花,毕竟是孩子嘛!
于是,我搬来了家里的凳子,妻子代表凳子说话,我和儿子开始了审问凳子的活动。
我说:“凳子,你知罪吗?你为什么磕坏我儿子的头?”凳子:“都是我不好,我有罪!”儿子:“看看我头碰了这么大的包,疼死我了,你的罪太大了!”凳子:“是啊,我最大的罪是不应该站在那里,要不就不会发生这事儿了。”我趁机说:“就是你的毛病!不过,碰不到你会碰到哪儿啊?”我把目光转向了儿子。儿子略加思索说:“那就会碰到地面了。”我接着说:“哦,都是地面的不对,如果没有它,这事就不会发生了。”聪明的儿子眨了眨眼睛说:“没有了地面,我摔倒了会下落到哪儿啊?”我赶紧点拨道:“儿子,那你摔了一跤,到底怨谁啊?”儿子若有所思地说:“啊,我不摔跤也就不会碰到凳子、地面了。这怨我呗!谁让我不加小心淘气了……”
后来,儿子额头上的包消了一大半,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他乐呵呵地上学去了。但这件事却留给我很多思考。孩子受年龄、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在幼儿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即使在家磕破皮也是常有的事情。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最好在开学初进行,因为这既是对家长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也是家园共建的良好契机,起到了首因效应。幼儿园的一些重要工作,必须让园委会参与,这对幼儿园建设和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孩子出现了一般性的安全事故后,除了幼儿园积极有效地处理外,作为家长一定要多站在幼儿园的立场,用同理心去解决问题。
孩子在幼儿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期,家长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就事论事,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孩子学会问题归因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切不可不分黑白、逞凶作恶,给孩子树立不好的形象。(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