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是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
(1)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其特点有,____,。(4分)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____。(3分)
(3)简要说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____以及农业发展方向、____、____。(5分)
(4)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的特大干旱,而甲地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1分)
【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1分),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3分)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答对1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分)
(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湿地沼泽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答对1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需求,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3分)
(4)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量小;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了土壤水分。(答对1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度较小,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从自然条件(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等)来综合分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的原因。
(3)甲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在农业发展中会出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湿地沼泽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方向要分为平原区和西部草原区两个角度来阐述。
(4)从土壤水分来源大气降水、河流补给,以及土壤水分去处蒸发和下渗等角度来综合分析。
考点:东北平原粮食生产特点、环境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