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有掌声
2013-09-12 22:24:55 A | A

李镇西老师要求:“坚持每天做好‘五个一’: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孩子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阅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在“五个一”中,他强调最重要的是“上好一堂课”。他分析说,教师无论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多么澎湃的激情,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科学的设计,最终都必须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师生命的流淌,是学生青春的燃烧。善待课堂,就是善待教师自己的生命,也是善待学生的青春。上好一堂课,不仅仅是课堂的事,还有课前的思考研究,以及课后的反思总结。教师的教育爱心、教育智慧、教育技能、教育艺术等都在课堂上呈现。
“上好一堂课”中的“好”字,把握起来很难,标准不同,对“好”的判断就不同,结果就不相同。但教师的一堂课必须呈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师的教育艺术,必须做到“善待教师自己的生命,善待学生的青春”。
“上好一堂课”,最起码能让学生基本满意或者满意,可能有更高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特别满意。
一堂课,让学生特别满意,特别是让每个学生特别满意,教师可能很难做到;但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满意,就能够迎来学生的掌声。
学习《滕王阁序》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朗读是关键,能将作者所写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景和宴会盛大的音乐描写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就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
朗读这三自然节,要读出优雅的节奏,铿锵的音韵,华贵的文辞;要读出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情思、最细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洒脱的超越、最悲悯的同情;要读得声音洪亮,音质浑厚,饱含热情;要读出清爽、清脆、柔美、明亮、阔大、高远、盛大、曲折;更要读得声情并茂,读出感情的落差。
这样细致的、充满激情的朗读,让学生沉浸在豪放的、悠远的想象中,让学生沉浸在柔美、清脆、明亮、阔大、高远的享受中,让学生深受激情的感染,真正达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境界。
教师朗读之后,学生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这掌声便是对教师基本功的报答,是对教师欣赏美的首肯。
掌声过后,学生高喊:“老师,再朗读一遍!再朗读一遍!”
课堂在美的享受中延续。
朗读精彩,讲解更要精彩。
讲到“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在疏通文句之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宴会上管乐器发出清脆的、洪大的音乐声,好像秋天的清凉的风儿吹拂,让人顿觉清爽,心情激荡;柔和、优美、婉转、动听的歌声从滕王阁的大厅流出,飘向广阔的原野,飘向寥廓的天空。高天下悠悠的白云早就觉得好奇,为什么今天在滕王阁聚集了这么多地位高、名声大、品德高洁、才能出众、才干卓越的名人,为什么今天的宴会如此隆重、高雅?流动的白云驻足,静静地观察,细细地倾听,默默地鉴赏,长长地感叹,驻足的流云早已如痴如醉,陶醉在柔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
这样的分析,自然能让学生感受到滕王阁宴会隆重、高雅、庄严、肃穆,而又充满乐趣。
这样的分析一结束,学生又沉浸在流动的、美的享受之中。顿时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教师课堂的精彩不仅仅体现在读得精彩、讲得精彩,还体现在教师的理念、智慧和见解上。
在作文课上,教学生“缘事析理”。经过讲解后,我引用自己写的《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文,其中有班主任摔学生手机一事,刚读完这一事件,学生就问:
“老师,你摔学生手机吗?”
“当然不摔,手机是学生的私人财产,《物产法》明确规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怎么能犯法呢?”
话音一落,学生掌声雷鸣。
当分析到“教师改变自己的暴力行为首先要改变思想意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不是施暴的对象”,学生又一次响起掌声。
文章说理充分,分析合理,见解也算深刻,当读完全文,学生再一次鼓掌。
上好一堂课,赢得同学们的掌声,便是教师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