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9课《老王》学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杨绛”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
杨绛(杨季康的笔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作者相关:
钱钟书 (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背景题解:
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之后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百废待兴,但是新中国建设不久就又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学术权威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打翻在地。作者和其丈夫因此受到迫害。文中的老王蹬三轮车单干也被认为是属于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于是他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了……
老王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一辈子很苦,一生凄凉艰难、孤苦伶仃。作者通过写她与老王在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
二、认定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找出字音字形错误:
慌(huānɡ)恐、 肿(zǒnɡ)胀、 取谛(tì)、 蹋(tǎ)败、
伛(qū)着背、 骷(ɡǔ)髅(lǒu)、 攥(zhuàn)着、 滞(zì)笨、
愧(ɡuì)作(zuò)、 荒避(pì)、 镶(xānɡ)嵌(qiàn)。
2.解词:
塌败:
伛:
翳:
滞笨:
愧怍:
取缔:
攥:
惶恐:
骷髅: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1.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老王的职业看: ;
从老王的外貌看: ;
从老王的家境看: 。……
由此看来,老王是 的人。
2.探讨老王的品质。
第一件事:愿意给我们代送“冰块”,车费减半。
第二件事:“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第三件事:临终送香油送鸡蛋。
由此看来,老王是个 的人。
3.我和家人是什么样的人?
事件:
1)常坐老王的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报酬;
3)送来香油、鸡蛋也把钱给他;
4)关心老王的生活;
5)女儿送老王鱼肝油。
语言:常问起老王的情况。
心理:为老王感到悲酸, 对老王关心、同情。
由此看来,我和家人都是 的人。
4.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
5.品析句子(比较表达效果):
1)①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2)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二、把握主旨: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三、拓展延伸:
1.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2.请你选择一种常见的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参照下列例句进行仿写,字数可略有增减。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候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候是对未来的筹划。
沉默, 不等于懦弱,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有时候是一种坚强的忍耐。
3.小试牛刀: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4.课后阅读下列有关车夫的作品:巴金的《一个车夫》、鲁迅的《一件小事》、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叶圣陶的《春联儿》《亲近自己的双腿》等。
教学反思:
《9.老王》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杨绛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1.找出字音字形错误:
第三部分(8~22段),写老王去世前为“我”送香油、鸡蛋和“我”对老王的愧疚、感动与敬佩。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心理:为老王感到悲酸, 对老王关心、同情。
由此看来,我和家人都是关心他人、极富爱心(善良)的人。
4.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相比,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其原因在于:“一、社会平等观念。二、人道主义精神。”促使“我”反思。
5.品析句子(比较表达效果):
1)①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2. 略。(自由发挥,合情合理即可)
3. 略。(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