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关于“阿长”:
阿长(?——1899),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可考。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三娄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招进了一个女婿。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另一个人——长妈妈。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约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关于鲁迅:(考考你)
鲁迅〔1881~1936年〕,我国著名的 、 、 ,原名 , 字 ,浙江 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 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散文集《 》、《 》、杂文集《 》、《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毛泽东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和最勇敢的旗手,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
二、认定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悟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感情。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写人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骇 掳 悚 斋
舫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陆玑 粗拙
2.解词: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1、阿长(长妈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在什么情况下,我称我的保姆为阿长?
质疑速递:为什么当时的女工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或者有,却让人忽视掉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3、长妈妈有那些行为是让我讨厌的或不耐烦的?
4、“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间的敬意”,请问这个敬意是怎么产生的?
5、我对长妈妈这种特别的敬意持续了多久?
6、“我”为什么会对《山海经》感兴趣?
7、“我”想得到《山海经》,可为何很难得到?
8、最后“我”对阿长又发生新的敬意了,为什么?
创作速递:联想:长妈妈去买《山海经》也许会遭遇哪些不便?试着创作《阿长买书记》……
9.长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0.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二、把握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三、拓展延伸:
1.你说我说大家说:现在(或童年时代)你的周围,有没有“切切察察”的人?有没有行为举止粗俗的人?有没有喜欢对你说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道理习俗或故事”的人?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又该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呢?是鄙夷?还是一笑了之?抑或抱以同情与怜惜?
2.假设阿长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模仿长妈妈写一封信给鲁迅。)
3.俗话说:血浓于水,我们听过古代有孟母三迁、卖身葬父的故事,我们也听过当代有为母捐肾的感人事迹,血脉的相连,成了我们无私关爱的理由!可是,人与人之间不是所有的无私都基于血缘的纽带联系,也不是所有的关爱都站在血脉相连的理由中——朋友、乡邻、同学、师生、同事、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都会发生许多不是亲情却胜过亲情的故事,让你我深深地被打动!让我们找出这样的故事,分享彼此的感动,多多体验这人世间的挚情挚爱吧!
教学反思:
《6.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关于鲁迅:(考考你)
参考答案: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周树人 豫才 绍兴 日本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华盖集 热风 阿Q正传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参考答案:
第二层(6——12段):写阿长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
第三层(13——18段):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第四层(19——29段):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
第三部分(30、31段):补写阿长其他情况,抒发自己悼念之情。
七件事:1.长妈妈的名称来历 2.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 3.睡觉摆“大”字 4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5.讲“长毛”的故事(或长毛攻城,她被掳去守城) 6.谋害“我”的隐鼠(可忽略) 7.给“我”买《山海经》。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5、我对长妈妈这种特别的敬意持续了多久?
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完全消失。
6、“我”为什么会对《山海经》感兴趣?
从一个远房的叔祖那听说的《山海经》中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令我好奇。
二、把握主旨:略。
三、拓展延伸:
1.你说我说大家说:现在(或童年时代)你的周围,有没有“切切察察”的人?有没有行为举止粗俗的人?有没有喜欢对你说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道理习俗或故事”的人?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又该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呢?是鄙夷?还是一笑了之?抑或抱以同情与怜惜?
略。
2.假设阿长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模仿长妈妈写一封信给鲁迅。)
示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3.俗话说:血浓于水,我们听过古代有孟母三迁、卖身葬父的故事,我们也听过当代有为母捐肾的感人事迹,血脉的相连,成了我们无私关爱的理由!可是,人与人之间不是所有的无私都基于血缘的纽带联系,也不是所有的关爱都站在血脉相连的理由中——朋友、乡邻、同学、师生、同事、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都会发生许多不是亲情却胜过亲情的故事,让你我深深地被打动!让我们找出这样的故事,分享彼此的感动,多多体验这人世间的挚情挚爱吧!
示例:
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岁月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